全网搜索 本网搜索
投稿邮箱:pinganchengdu@sina.cn | 线索提供:028-61880713  
首页 | 成都头条 | 高层声音 | 政法要闻 | 图说成都 | 法治视频 | 热点追踪 | 平安成都 | 基层在线 | 法治成都 | 大调解
执法监督 | 法治时评 | 理论前沿 | 五个过硬 | 法文化 | 专题报道 | 纪录在案 | 剑胆琴心 | 天府长安 | 四川长安网
网群: 新津 邛崃 双流 简阳 武侯 龙泉驿 青羊 金牛 成华 高新 锦江 青白江 新都 温江 彭州 都江堰 崇州 金堂 郫县 蒲江 大邑
您当前的位置:bt36体育投注平台  >  政法要闻
2017年成都市司法行政“十大优秀成果”出炉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18-01-18 15:36 】 【来源:成都日报】

温江办事群众为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点赞
  

心理咨询师(左)为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心理测试
  

七中育才学校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法律服务、社区矫正监管服务、青少年普法带动家庭普法、破解医闹困局、法律服务志愿者协会……近日,成都市司法局举行了2017年成都市司法行政工作优秀成果评选大会,我市22个区(市)县司法行政部门分别携各自年度力作参与角逐,并现场产生了2017年成都市司法行政“十大优秀成果奖”。
  
  经过现场演讲、PPT演示和专家评审团现场评分等环节,温江区司法局、青白江区司法局、武侯区司法局、龙泉驿区司法局、都江堰市司法局、简阳市司法局、锦江区司法局、新都区司法局、崇州市司法局、双流区司法局等10个单位荣获“十大优秀成果奖”。
  
  据悉,一年一度的成都市司法行政工作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自2009年起便在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内开展,至今活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近年来,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大胆探索、奋力创新,以新作为树立新形象,打造了一批具有原创性、领先性和推广应用价值的司法行政优秀成果项目,推动了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整体发展,形成了以点带面、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为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温江
  
  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法律服务实践中,温江区司法局发现,温江区公共法律服务主要存在“分散”“被动”“单一”三个短板。群众需求倒逼司法行政部门思考和改革该如何发挥公共法律服务“治未病”的作用,将法治精神渗透、滴灌到百姓心中。温江司法行政人积极回应新时代的感召,把普惠、精准、及时、有效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新时代要求付诸实践。近年来,温江区司法局先行先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成功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四川样板,受到了司法部的肯定,并在全省第二届“司法局长论坛”做交流推广。
  
  变分散为集中 变被动为主动
  
  变单一为多元
  
  2017年以来,温江区司法局启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工程,根据区内层级和需求差异,形成“区中心为枢纽、镇(街)服务站为支柱、村(社区)服务室为触角”的三级实体平台。同时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开通“口袋里的法律顾问”微信端智能法律咨询频道、研发“法治温江”可视化及检索大数据平台,打通面向公众的公共法律服务网上通道,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从服务对象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温江区司法局先后与四川大学、西南财大进行公共法律服务实证研究课题合作,以社区为单位面向群众开展“公共法律服务需求调查”;以“法律七进”活动为载体,深入不同行业领域,开展法律服务需求摸底。梳理出13类100余项法律服务需求,根据不同平台、不同服务对象,科学编制《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清单》,提供5个层级9个大类40项服务产品供群众选择;在精准的产品供给基础上,提供26项预约服务、27项上门服务及只跑一次服务,变被动为主动服务,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
  
  温江区司法局一方面挖掘内部潜力,将具备法律职业资格的行政工作人员全部派往各级服务平台一线,直接面对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另一方面,充分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手段,区级中心选聘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机构)入驻、镇(街)服务站自聘法律顾问团、村(社区)服务室配备驻村律师,充实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社会化专业队伍。优质法律服务资源不断向基层倾斜。
  
  回应群众高层次法治需求
  
  法治温江建设全面提升
  
  温江区司法局探索建立起区(县)一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标准、服务质量标准、创新型人才供给机制,成为四川公共法律服务改革示范地标工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川样板。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温江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自2017年8月28日正式运营以来,日均来访群众由原来的100余人次上升到600余人次,法律咨询量翻了一番,公证办案接待能力提升了3倍,法律服务满意度测评在新中心城区位居第一,有效回应了群众更高层次的法律服务需求。
  
  行政力量、社会力量、高校师生的深度参与,激活了法治建设的有生力量,全区每万人拥有法律服务工作者从1.45提升到3.23,形成了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法韵温江、@温江司法等新媒体影响力位居2017年全省第四,法律服务知晓率达100%,法治温江建设得到全面提升。
  
  简阳
  
  社区矫正破难题
  
  探索“管、控、帮”提质效
  
  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帮扶工作,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是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2017年以来,简阳市司法局以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为核心,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多方力量,搭建“两个平台”、建立“三大基地”、开展“四项帮扶”,积极探索“管、控、帮”三位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了社区矫正教育难、管理难、改造难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搭建“两个平台”
  
  创新社区矫正管理新模式
  
  简阳市司法局依托中国移动建立了“简阳市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平台,采用GPS技术对30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手机定位,构筑起覆盖市、镇、村的三级网络“电子围墙”。通过社区矫正中心监控指挥室和各司法所监管平台的实时监控,实现动态监管和网上预警,有效杜绝了社区服刑人员脱管和擅自外出问题。
  
  针对社区服刑人员多且普遍使用智能手机的实际,运用“互联网+”思维,在“简阳普法”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设置“社区矫正动态”板块,推送图文并茂、简单生动的社区矫正监管规定和工作动态、法律知识、典型案例等信息465条,要求和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实时关注学习。
  
  建立“三大基地”
  
  提升社区矫正监管质效
  
  简阳市司法局依托简阳市看守所建立了社区矫正警示教育基地,每季度组织30余名社区服刑人员实地参观监管场所、了解监内真实生活、观看警示教育片、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和民警上警示教育课。通过“零距离”实景式教育,促使社区服刑人员弃恶从善,真诚悔改。为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刑人员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司法局与民政局联手,在乡镇(街道)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和烈士陵园建立了15个社区服刑人员公益劳动基地,建立了每月固定劳动日制度,安排专人对公益劳动的过程进行管理、考核和评价。社区服刑人员每月不少于八小时公益劳动有了固定场所,他们用诚实的劳动改造自我,修复社会关系。此外,在市就业局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基地,为无一技之长、就业困难的60名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电子机械、汽车维修、酒店服务等专业技能工种培训和就业指导,促进其真正意义上的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开展“四项帮扶”
  
  拓宽社区矫正帮扶回归路
  
  2017年以来,简阳市司法局通过聘请113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社区矫正官”工作模式,与社区服刑人员结成对子,采取集中教育、上门走访、“悄悄话”、QQ聊天等方式进行交心谈心,提供法律咨询和专业法律服务,全年服务社区服刑人员230人次;此外,司法局每季度与民盟简阳市委联合组织开展“黄丝带帮教行动”,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仁、义、礼、智、信”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针对社区服刑人员普遍存在自卑、抑郁、抵触情绪强等不健康心理问题,司法局设立了心理宣泄室和心理矫治室,消除影响改造的负面心理因素,预防重新违法犯罪;在此基础上,司法局会同民政、人社、残联等相关部门,帮助32名家庭特别困难、身患重病和残疾的社区服刑人员办理低保,给予临时救济、残疾补助等,避免了他们因生活困难重新犯罪。从2012年起,每年将贫困社区服刑人员纳入简阳市政府春节慰问对象,切实增强了社区矫正的亲民度。
  
  锦江
  
  三化一基地
  
  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锦江路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七五”普法规划明确表示青少年是重点普法对象,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事的良好素质,是推动全民法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基于这样的认识,锦江区司法局创新打造的“三化一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锦江路径应运而生。
  
  随时随地
  
  将法律融合到青少年脑海里
  
  锦江区司法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法治教育生活化,就是将法治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将抽象的法治要求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的日常行为要求、校规、班规及公共规则等。分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四个阶段,选择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诚实、守规、自我保护等内容,通过法治教育融合化、法治教育情景化、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和法治思维。
  
  法治教育融合化,就是将法治教育与学校文化、课程、德育活动、环境创设和师资建设相融合,树立人人都是法治教育工作者的意识,时时、处处皆融合法治教育。如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规划,并在其他课程中渗透法治教育。各学校还将法治教育与学生德育活动如社团活动、主题课进行融合。另外,还设立法治宣传展板橱窗、法治宣传长廊,建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校刊校报法治专栏等与环境相融合。最后,学校建立专业教育队伍(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及法律顾问)与师资相融合。
  
  法治教育情景化,就是将法治教育与学生实践体验相结合。学校通过情景模拟、岗位见习、事务实践、感受法治教育体验区等生动的法治情景实践体验活动,为学生学法创设环境。“走出去”进入“情景”:是学校巧借外力,让学生走进社区、法院,接触现实社会,在真实的情景中,接受法治教育;有“体验角色”“观摩庭审”“校社联动”等形式。“请进来”设置“情景”:就是学校主动联系法院、消防大队、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在校园设置法治教育“情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就是选择七中育才新校区(初中)、成师附小慧源校区(小学)、文轩优优幼儿园打造法治文化教育基地,三所学校相距不超过1000米,集中展示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法治教育方式,作为全区“法律进学校”的样板。
  
  各类主题活动千余场
  
  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教师是关键。2017年,锦江区教育系统共开展培训225次,会前学法316次,涉及教师10364人次,培训面达100%。开展法治大讲堂和咨询活动118次,法治主题辩论赛32次、法治赛课85次、模拟法庭55次,涉及师生48528人次。由“心雨梦工厂”与200余家公益机构共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平台,累计吸纳各领域志愿者参与未成年人保护活动5万人次,直接组织或协调其他组织机构开展未成年人公益关爱活动1000余场。
  
  目前锦江区共计有3个“社区法律之家”,3个法治文化广场,9面法治文化墙,2个法治文化长廊,2个法治精品书屋,180余个法治宣传栏。这些公共场所,遍布社区、校园,其内容既有法治标语,也有法治名人名言,还有法治漫画等,营造了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让青少年随时能够接收到法治宣传信息。
  
  青白江
  
  创新调解机制 破解医闹困局
  
  医疗纠纷能否妥善处理已经成为医患双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党委政府“心中的痛”。2014年以来,青白江区成立了青白江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区医调委),建立了“1.2.3+9+1”联动调解工作模式,即:设立一部调解服务热线,建立律师、医生两支专家顾问队伍,规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个步骤,组织维稳、综治、法院、司法、卫计、信访、公安、民政、城管九个职能部门联动;引入医疗责任保险作为理赔的一个合法渠道,确保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健全、沟通畅通、人员到位、保障有力”。该工作模式利于快速发现医疗纠纷苗头及其动向,快速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快速引导医患双方沟通协商,快速定纷止争。“1.2.3+9+1”医疗纠纷联动调解新机制建立以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化解了大量医疗纠纷,全区“医闹”现象明显减少,没有发生医疗纠纷当事人到各级部门上访的现象。
  
  武侯
  
  四级调解+互联互动
  
  促进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武侯区位于成都市南大门,是少数民族地区进入成都的主要通道。目前,武侯区少数民族常住人口2.1万余人、常年流动人口110余万人次,少数民族经营户1100余家,民族地区驻蓉办事机构65家。近年来,武侯区司法局针对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工作的特点,按照“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和基层治理特点,通过邀请省市领导调研指导、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走访专家学者等举措,逐步探索构建起“四级调解+互联互动”的少数民族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实现了民族居民间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有效促进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龙泉驿
  
  提出“134”措施
  
  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上新台阶
  
  自2012年社区矫正工作全面移交司法局至今已经5年,龙泉驿区司法局在具体工作中体会到社区矫正工作不仅面临法律支撑不足、执法身份缺失等上位难题,更具体表现为工作实体平台建设滞后、专职力量薄弱、管控手段单一等现实短板问题。结合矫正工作实际,龙泉驿区司法局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奋力拓展工作举措,提出“134”措施有效破解难题,即:高标准打造1个综合执法平台(社区矫正中心),推进社区矫正执法标准化;高质量建立3支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壮大社区矫正工作力量;高效率实行4种信息化监管手段的综合运用,实施全覆盖监管。2017年,龙泉驿区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791人,累计解除社区矫正1505人,现有在册社区服刑人员286人,社区服刑人员无一人脱管、漏管,未发生一起重新犯罪案件。
  
  都江堰
  
  小手拉大手 学法守法一起走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去年以来,都江堰市司法局积极创新普法形式和载体,以“绣花”的功夫全面推进全民普法教育,牢牢抓住“青少年”这一“七五”普法重点对象,深入推进“小手拉大手·学法守法一起走”专项行动,学生带动家长学法,让法治星火点亮万千家庭。
  
  2015年,都江堰市首次以“学生学法”为重点,探索开展“小手拉大手·学法用法一起走”普法活动,效果良好;2016年,将活动重点转向“学生带动家长”,得到许多家长的积极支持;2017年,都江堰市司法局充分发挥法治宣传牵头职能,以“学生带动家长学法”为核心,落实“精准普法”,全面深入推进“小手拉大手·学法守法一起走”专项普法行动。多措并举,充分调动学生、学校、家长三方参与积极性,发挥新媒体优势引导舆论,实现全市55000名中小学生带动50000余个家庭学法,影响都江堰近1/3市民,让学生学法的星火点亮万千家庭。经过三年的沉淀和提升,一条“薪火相传”的可复制普法之路已然形成。
  
  新都
  
  广开纠纷调解路 顺应民心见实效
  
  在推进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大背景下,新都区司法局在木兰镇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模式,试点“流动服务车”的形式开展“流动式+快递式”人民调解工作,从源头上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成功实现人民调解工作关口前移和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目标。新都区司法局主动深入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变被动调解为主动调解、变事后调解为事先预防调解,变“坐堂问诊”为“送医治病”,较好地实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的良好工作效果。
  
  崇州
  
  同普法治篇章 共育未来新人
  
  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而青少年法治教育又是法治教育的基础。2016年9月起,崇州市司法局将崇州市七一实验小学作为全市“法律进学校”示范点位进行打造,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积极探索法治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创新探索将“教师学法”“家长学法”“学生学法”有机融入的三大普法工程,努力做到经常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一年多来,崇州市青少年普法工作实现了法治教育与正常教学的有机结合,法治课被纳入学生每周的正常教学计划,“小鱼姐姐讲法治” “男生、女生课堂” “小小交警队”等成了学校的特色普法品牌。学生从学校到家庭都生活在法治氛围浓厚的环境中,进一步促其健康成长。目前,崇庆实验中学等陆续打造了“杨婷工作室”等特色普法品牌,崇州市青少年普法工作探索和创新水平得到有力提升。
  
  双流
  
  发挥社会力量
  
  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
  
  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双流区司法局整合社会法律专业人员资源,于2016年11月在全省率先成立法律服务志愿者协会,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大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打通了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法律志愿服务模式,推动了“七五”普法蓬勃开展,有力地助推了依法治区和法治双流建设。截至2017年10月,该区依托法律服务志愿者协会,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300余件;调处矛盾纠纷28件;开展大型普法宣传12场,普法讲座130场,承办或参与法律文化研究活动6场,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人数超过40万余人次。
  
  记者:晨迪
编辑:柴雨洲
点此返回bt36体育投注平台首页
相关新闻
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十大优秀成果奖”揭晓   2017-12-26 01:14:33
首届“四川司法行政系统十大杰出人物”名单出炉   2017-12-14 02:57:12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集训 提升执法能力   2017-12-08 11:53:51
龙泉司法:不断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效能   2017-11-27 13:46:30
四川司法行政系统首家孔子学堂开讲   2017-11-16 12:59:15
 
bt36体育投注平台简介 | 版权声明 | 投稿须知 | | 联系电话:(028)61880713
蜀ICP备13011412号-4 bt36体育投注平台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锦城大道366号